11月22日,第十五届全运会宁夏体育代表团载誉归来。马拉松冠军何杰、教练肖丽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。
宁夏日报:夺冠后,你喊出“谁说宁夏长不出玫瑰?我就是!”。当时为什么这么说?
何杰:有感而发。网络上曾流传“西北长不出玫瑰”的梗,常让人联想到荒凉落后的景象。宁夏虽地处西北,但体育人其实一直在默默奋斗。我一直想证明,宁夏运动员也可以站上领奖台。
宁夏日报:今天和你们一起乘车回到母校时,明显感觉到你走进校园的那一刻,整个人都不一样了。卸下冠军光环,更像是一个回家的大哥哥。
何杰:说实话,我的成长过程并不顺利。从小换教练、到处奔波,回头看每一步都很难。我就在想,那些正在起步的孩子们,他们得有多难?所以,如果我能做点什么,哪怕只是站在这里,用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,让更多人看到宁夏的孩子也在努力,看到这片土地上的人才,那就值得!
宁夏日报:你刚才提到的“难”,具体指什么?作为榜样,你想带给师弟师妹们什么?
何杰:宁夏有很多优秀的体育人才,但资源有限,很多有潜力的孩子可能就因此被埋没了。我在想,如果平台能再好一点,如果有人告诉他们“你在这里也能成才”,他们是不是就会留下?是不是就不会自我怀疑?我想让他们知道:我们在宁夏,也可以!你看,我不是做到了吗?也许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“何杰”出现。这个“何杰”不只是体育赛道上的,只要是深爱这片土地、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奋斗的人,都是“何杰”。
宁夏日报:每位运动员起步时,都是冲着金牌、破纪录去的。从什么时候开始,你把目标转变成“为家乡而战”的呢?
何杰:上一届全运会我拿了第四名,当时还挺高兴的。但回来后听到大家说“宁夏还是没拿到奖牌”,朋友安慰我说“拿了个铁牌也不错”。投入新周期的备战,我跟教练说,这届全运会,我要为家乡拼一块奖牌。
宁夏日报:人们常说,马拉松真正的较量从30公里才开始。对运动员来说,跑到这时体力已接近极限。是什么支撑你在体力、毅力都濒临极限时,突破这道关卡的?
何杰:备战的最后几个月,训练强度非常大。我每天都在想:赶紧比赛吧,我真的练不动了。越接近比赛,对上场的渴望越强烈。赛前,教练制定了详细的战术和预案,我们通过反复模拟训练做好了准备。比赛中,我坚决执行。尤其是35公里后,真正的比赛才开始。那时大家都到了极限,拼的不是体力,而是意志。
宁夏日报:作为专业运动员,你的生活基本是训练、休息的循环。除此之外,你有什么爱好或用什么方式来放松自己?
何杰:我喜欢听国乐和民谣。训练结束后静下心来听音乐,让自己放空,和自己对话。有些原本想不通的事,听着音乐就慢慢清晰了,甚至有了新的理解。我另一个爱好是看书,这些能让我从训练中抽离出来,看到更广阔的世界。
宁夏日报:媒体镜头前,夺冠时的你激动振奋。但今天接触下来,感觉你情绪稳定、内心沉静。
何杰:马拉松这个项目很枯燥,情绪波动太大会影响状态。所以长期以来,我学会了在训练中保持平静。情绪不是没有,而是留到赛场上去释放。
宁夏日报:运动员终有告别赛场的一天。如果未来你退役了,你希望人们记住一个怎样的你?
何杰:我不需要大家记住我。只要在我当运动员的时候,没有辜负自己,没有辜负家乡,这就足够了。
如果有一天我退役了,我依然会留在体育行业,继续做力所能及的事。不必记住我这个“何杰”,每个宁夏人都可以成为“何杰”!
宁夏日报:何杰是您一手带出来的冠军。他是您最得意的“门生”吗?
肖丽:我退休前主带女队,女子田径项目曾经拿过世锦赛前三、奥运会奖牌,退休后我才开始带男队。男子马拉松整体水平高、冲击世界级名次的难度大。在我所训练的男队员中,何杰确实创造了奇迹,他是中国男子马拉松的突破者。
宁夏日报:您觉得何杰最突出的特质是什么?
肖丽:何杰具备优秀运动员的核心品质,对事业执着热爱、顽强拼搏、永不言弃。两破男子马拉松全国纪录,拿下中国男子马拉松亚运首金,再加上这次全运会为宁夏夺冠,这些成绩背后,是他超乎常人的坚持和信念。
宁夏日报:每个运动员都渴望得金牌,但并非人人都能实现。您认为阻碍大多数人站上领奖台的关键因素是什么?
肖丽:竞技体育是一门科学,尤其是马拉松,对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是全方位考验。系统训练、战术规划、心理素质、意志力等,缺一不可。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。
宁夏日报:那需要一个怎样的团队才能成就一个“何杰”?
肖丽:宁夏有38年没有取得全运会金牌了,这次参加全运会,打破这个“魔咒”是我们共同的执念。这是我们团队的压力,更是动力。我们组目前有9名宁夏运动员,大家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任务只有一个,就是夺金。陪练、保障、科研,每个人都为这块金牌拼尽全力。我们的团队得到了自治区体育局、宁夏体育运动训练管理中心等的重视和保障。这枚金牌,也是宁夏几代体育人的期盼与努力换来的。
宁夏日报:何杰曾是陪跑,如今成了冠军。在他现在的陪跑队员中,您是否看到了下一个“何杰”?
肖丽:当然有。我们团队“00后”的小队员都在成长。何杰作为老大哥,他的训练作风、职业态度和拼搏精神,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。比如马玉杰心理素质、训练的系统性和强度都非常出色,苏飞也很有潜力,女子组的杨屹婷,都让我感到后生可畏。他们现在是陪练,但也在同步提升自己。就像当年的何杰,在陪练中不甘平凡、自我突破,才有了今天的成就。我相信,这批年轻人也会在同样的道路上成长,实现运动理想。这一届我们分别拿了冠军、第四名和第六名。我对下一届全运会充满期待和信心,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。(记者 王溦 马丽 采访整理)